Current location: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内生安全问题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死穴”

2025-11-20 05:18:29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内生安全问题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死穴”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家居,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科幻电影中曾经描绘的“人机共存”时代,似乎离人类越来越近。然而,人工智能足够安全吗?4月20日,在2019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邬江兴、方滨兴和杨小牛,表达了他们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思考和隐忧。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话网络安全。

25年前的今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就此拉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序幕,全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迎来深刻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仍然记得当年的场景。他说,大家感到“欢新鼓舞”,各行各业都在倡导“互联网+”。但在发展伊始,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了现在的很多遗留问题。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邬江兴深以为然。但他也坦言,同步安全和发展,对于全人类而言都是挑战。如今,人工智能应用正像互联网一样进入日常生活,各行各业须及早考虑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否则就会重走当年的老路。“不管是什么问题都会有副作用,必须在发展的初期来解决。”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小牛,也有类似担忧:“人工智能会不会又像互联网一样,刚开始不考虑它自身的安全,最后发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相当大的风险?”他认为,将来,如何让算法更加安全、可靠,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提出,人工智能的内生安全问题,可能成为其“死穴”。例如,一个被贴上几张小广告的停车标志牌,人看到标志牌会觉得毫无差别,但算法识别就会出现错误。

方滨兴介绍,这样的错误,与人工智能的内生原理有关。人工智能靠大量的数据和神经网络学习,人能够看到人工智能的处理结果,但神经网络中还有很多人看不到的隐含层。因此,几个小广告,甚至是像素点的改变,都会导致人工智能处理错误。

“现在要关注网络安全的新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新技术带来了许多传统安全领域没有的新问题、新现象,必须予以重视。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如果黑客通过网络攻击获得了控制权,自动驾驶汽车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采写:南都记者冯群星 蒋琳

作者:冯群星 蒋琳

| 友链 |
| 外链 |
《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研究》新书首发浙江金华开发区小区改造向“新”发力提升民众幸福感药品专家提醒:不要轻信“聪明药”杭州钱塘枢纽全面启动建设打造站城一体化综合体“六一”怎么玩?主播带你在上虞东澄古村一起文化寻宝!兴趣满满!留学生眼里的中国刺绣技艺是怎样的?“脚踏实地”足踝医疗慈善从浙江宁波走向大西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赛道”浙商银行破题发展科技金融发挥界别优势浙江农工党启动“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
| 互链 |
火炬集团信息技术产业园将于近期投用辟创新热土筑开放高地——厦门自贸片区• 国际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25日厦门开赛• 厦门2024年第一批人才住房18日选房厦门集美:沙滩文化节中外游客同乐• 思明区启动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 在厦门“海丝”“陆丝”将实现“无缝衔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举行• 企业家助力乡村振兴华安森林越野赛落幕• 逛好市趣游端午集美龙舟文化市集热闹开市